——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是在我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職能結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堅持新發展理念,筑牢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以來,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的海鹽生產到如今擁有日曬制鹽、海淡水養殖、農業種植、碼頭物流和綠化保潔五大產業板塊,年經營收入逐年攀升,近年來更是創出歷史新高,在推動國有企業現代化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出積極作用。深化國企改革,彰顯國企擔當,是一代又一代鹽場人民,一代又一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使命,他們堅持沖鋒在前、吃苦在前、奉獻在前,以滿腔熱情地投身于改革發展事業,推動著灌西的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激發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活力。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提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大力推動業務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與競爭力。從“煮海為鹽”到“廢灶興墾”,再到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作為新時代的國企擔當者,在新質生產力中積極探索、創新、創效。灌西傳承海鹽生產工藝,創新發展礦鹵日曬制鹽生產新工藝,利用風能和太陽能自然蒸發綠色能源生產,實現了優質高產、低本低碳、節能環保,以原來的七分之一土地面積產出了兩倍的鹽量,成為連云港市的百萬噸原鹽生產基地。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從過去的純人工的鹽耙、鹽車等原始生產到如今的機械活碴器、管道收鹽等機械化作業,再到“油改電”、智能化扒鹽機的創新研發,縮減班組用工,實現了江蘇產鹽史劃時代的變革。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引領,積極探索開展“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攻關新模式,圍繞安全環保、原鹽提質等方面開展研討攻關;創新服務、拓展市場,推進碼頭物流、綠化保潔新興產業業務增長,企業的發展質效得到顯著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定力。問題是改革的起因,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圍繞發展所需、順應民心所向解決各種問題,在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中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聚焦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緊盯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把脈、精準施策。公司以“聚焦解放思想、聚力提質增效、聚勢強鏈擴規”為引領,從“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等方面深入進行研討,開展“金點子”征集活動,利用網站、微信群等多媒體平臺,廣泛征集“金點子”,號召干部職工積極獻言建策,集思廣益,凝聚全員智慧和力量,全面解難題、找不足、補短板。圍繞“創新文化”,弘揚傳統淮鹽文化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橫向對標行業先進單位,豎向對標兄弟單位,在產業改革、精益化管理、養殖生產、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先進做法,制定對標提升方案,在學思踐悟、思想碰撞中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堅持提質增效,彰顯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勁動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悟《決定》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加快推動產業改造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的原鹽生產、養殖經營、農業種植等都是傳統產業,也是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聚焦集團公司“三新一大”產業發展格局,加強構建農業、鹽業、養殖業“大健康”特色產品,在管理機制上深化制度改革,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和績效薪酬管理,激發人力資源內生動力活力,提升管控效率和人工效能。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著力,加快綠色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實施600MW“漁光互補”合作項目,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經濟價值與使用效率。高效推進4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提升地畝效益。以祝星星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不斷推進制鹽工藝創新,傳承好淮鹽文化,打造鹽業生產品牌,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思想有多遠,發展之路就有多寬。我們要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公司黨委決策部署和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堅持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精準謀劃、大膽探索、勇闖新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書寫灌西發展新篇章。(許東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