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盼到了秋高氣爽的國慶,本想去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風景區(qū)看看,可惜連續(xù)幾天有雨,尤其是“斷崖式”強降溫,當然也是迫于疫情的壓力,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響應防疫號召,宅在家里。我發(fā)現(xiàn),在家里看看書也是一種享受。憑心而論,不管是“行萬里路”,還是“讀萬卷書”,都是一場久違的心靈旅行。
農諺云:“一場秋雨一場涼”,國慶第三天夜里的秋雨,迎來了天涼好個秋。在秋涼如水的的清爽中,在一場驟然而至的大雨過后,抬頭望望天,一輪驕陽又高掛在天上,正在虎視眈眈,威風凜凜。我趕緊悄悄對秋姑娘說:“你可別那么快就匆匆離去喲,不然,火熱的太陽又會乘虛而入,又會將赤日炎炎帶回人間了。”秋姑娘嫣然一笑說:“放心吧,我不會那么快走的,我還要請來好多姐妹,帶來整個秋天呢。”于是,國慶期間我們共同經歷了破紀錄的熱和一夜入秋的冷。
天涼好個秋,清風颯爽撲面來,小橋流水樂悠悠;天涼好個秋,青山綠水雨蒙蒙,神州美景處處游;天涼好個秋,大雁南飛回故鄉(xiāng),梧桐葉落報深秋;天涼好個秋,收獲季節(jié)多努力,登高更上一層樓。
天涼好個秋,正是讀書時。坐在書桌前,窗外一陣陣涼爽的秋風吹來,多么讓人心曠神怡,好有一種聚精會神沉浸在書中意境的好心情。在那暗黃的紙頁錯落的文字里流連,聽那跳動的音符,在心底奏響潺湲的樂章。那些曾閱讀過的書籍,念過的唐詩宋詞,也像窗外池塘里的一汪秋水,緩緩潤澤我的心靈,把心濯洗得澄澈清明。我在字里行間中收獲先賢們睿智的思想;在“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里,感受清秋的禪意;在“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窺見秋天的絢爛。
讀著了一會思想便開了小差,人為什么要讀書呢?宋朝皇帝宋真宗的《勵學篇》寫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然,那只不過是封建王朝鼓勵人們“學而優(yōu)則仕”的說詞罷了。
現(xiàn)代人讀書,為的是什么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書中發(fā)現(xiàn)生活,并且更加準確地理解生活的藝術。說簡單一點,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現(xiàn)實一點呢?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為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立錐之地而已。或許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未免太功利主義,太庸俗了。那么,就高調一點,讀書是獲得智慧的更高精神追求,為社會作貢獻。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人必須要讀書,而且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是肯定無疑的。學生時代有社會、學校、老師、父母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去專心讀書,有岳飛《滿江紅》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告誡來勉勵讀書;人老了呢,又有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豪情鼓勵老人利用有生之年再去“拼命”讀書。
所以,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秋涼好讀書,抓緊每分每秒莫辜負。(許佃來)